文章分類Article
餐飲業使用合法合規食品用清潔劑的重要性與實務查核指南
前言:食品用清潔劑與食品安全的密切關聯
餐飲業每天都需要使用各式清潔劑清洗餐具、設備與環境,這些「食品用清潔劑」直接接觸餐盤餐具,一旦殘留有害成分,就可能隨食物進入口中,危及顧客健康。因此,選擇合法合規的食品級清潔產品至關重要。食品用清潔劑是維繫飲食衛生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 。例如常用的洗碗精等食品用洗潔劑,透過起泡、乳化作用清除油污,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使用 。若餐飲業者使用未經許可的工業用清潔劑或標示不明的產品,可能導致清潔後餐具有有毒殘留或化學物質釋出,不但影響食品安全,也違反相關法規。為保障消費者飲食安全,餐飲業者必須瞭解並遵循食品用清潔劑的法規要求,並落實自主管理。
法規解析:登錄、保險、標示與禁忌宣傳
臺灣《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對食品用清潔劑的生產、販售與使用有明確規範,餐飲業者應特別注意以下重點:
• 食品業者登錄(食安法第8條):若屬於中央主管機關公告需登錄類別規模的食品業者,須向衛生主管機關申請登錄,取得食品業者登錄字號後方可營業 。食品用清潔劑的製造或販售業者通常在此範疇內,應依規定完成登錄,使主管機關能追蹤產品來源與流向。簡言之,合法供應商必須有經核准的食品業者登錄,否則便屬未經許可營業。
• 產品責任險(食安法第13條):食品業者依法須為其產品投保產品責任保險,以確保萬一因產品導致消費者受害時有足夠理賠保障 。2017年起衛福部明確要求特定食品業者投保此險,未照規定投保者即違反食安法第13條,可依第47條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產品責任險不僅是法定義務,也是餐飲業者對顧客安全的承諾。合法的食品用清潔劑供應商通常會提供保險證明,讓業者安心使用其產品。
• 產品標示規範(食安法第27條):食品用清潔劑的容器或外包裝必須依規定,以中文清楚標示相關資訊 。**標示內容至少包括:**品名、主要成分的化學名稱(若有兩種以上成分需分別標明)、淨重或容量、國內負責廠商名稱地址及電話、原產國、製造日期及有效日期(如適用)、適用對象或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或警語等  。標示資訊若不完整,消費者無從得知產品是否適合作為餐具清潔之用,也無法正確使用或避免危害。例如標示缺漏主要成分,業者可能無法評估其清潔劑是否含有禁用物質。故餐飲業使用的清潔劑,務必要選擇標示完整且符合規定的產品。
• 宣傳與廣告限制(食安法第28條):食品、食品添加物與食品用清潔劑的標示或宣傳內容不得有不實、誇張或易生誤解的情形 。例如,清潔劑標榜「食品級」「可食用」「無毒」「純天然」等字樣,就可能誤導消費者認為該產品可直接食用或毫無風險,其實屬於不實誇大的用語 。食藥署曾明確指出,許多食品清潔劑標示違規樣態即包含宣稱「食品級/食用級」或過度強調「天然」等,這些字眼容易讓人誤解,已被列為禁止使用於標示宣傳中的詞彙 。餐飲業者選購清潔劑時應特別留意,切勿相信違法宣稱,也不要購買標榜療效或聲稱不合理效果的產品。違反第28條宣傳規定者,依法最高可處新臺幣400萬元罰鍰,並可能被命令回收產品或改正標示 。
• 違規罰則(食安法第45條等):為確保上述規定落實,食品安全法對違規者訂有嚴厲罰則。以標示與宣傳違規為例,違反第27條標示規定者,可依食安法第47條處以3萬至300萬元罰鍰 ;違反第28條誇張不實宣傳規定者,則依第45條處以4萬至400萬元罰鍰 。若屬未完成業者登錄或未投保責任險等情形,亦可依第47條按件處以高額罰款 。情節重大或屢犯者,主管機關並可勒令歇業停業,甚至廢止公司登記或食品業者登錄資格 。總之,食品用清潔劑若未符合法規,業者將面臨名譽與經營雙重風險。
常見違規情形與查核案例
為了保障食品安全,衛福部食藥署與各地衛生局持續稽查食品用清潔劑市場,近年來揭露了多起業者違規案例:
• 標示不符與誇大宣稱:根據食藥署全國性「食品用洗潔劑稽查專案」統計,抽查的236件食品清潔劑產品中有61件標示不符合規定,超過四分之一不合格,相關業者均被要求限期改正並依法裁處 。另對其中100件產品進行成分抽驗,如砷、重金屬(以鉛計)、甲醇、壬基苯酚類界面活性劑及螢光增白劑等衛生標準項目,所幸結果皆符合標準 。違規主要集中在標示與宣傳,例如上文提及的不當使用「食品級」「天然」字樣 。這類標示違規會誤導使用者,已構成食安法第28條所禁止的不實誇張情形,衛生單位通常命令違規產品下架回收並開罰,累犯還可能加重處分 。
• 標示資訊缺漏:地方衛生局的抽查也發現,部分餐飲業者使用的大桶裝清潔劑,標示資料不齊全(如無法識別供應商或成分)。以臺中市為例,食安處抽查餐飲業用洗碗精等清潔劑,發現有3件產品標示不合格,例如缺少成分或有效日期標示。經追查,這些產品來自未確實履行標示義務的製造業者,衛生局已依食安法第27條各處以新臺幣3萬元罰鍰,並要求業者將產品回收下架、補正標示 。可見,標示不全的產品不僅違法,也可能隱含品質風險來源不明,務必避免使用。
• 業者未登錄或未投保:某些不肖廠商未依法完成食品業者登錄,或迴避投保產品責任險。在稽查中,這類情況一旦被發現,業者除須立即補辦登錄或保險,亦將面臨罰款處分 。未登錄的業者其產品來源往往缺乏政府監管,品質堪憂;未投保責任險則表示業者風險意識不足,一旦產品出事將無法提供消費者保障。衛生單位查核時,除了檢驗產品本身,也會要求業者出示食品業者登錄證明、保單以及進貨來源單據 。例如,稽查人員可能要求餐廳業者提供目前使用的清潔劑是向哪家供應商購買、供應商的登錄字號及產品合格證明文件等;若業者無法提出,將被視為來源不明或違規產品。這提醒餐飲從業人員不可貪圖便宜購買來路不明的清潔用品——表面省成本,實則埋下被罰款甚至食品安全事故的地雷。
綜上所述,**常見違規狀況包括:**未依法登錄、未投保保險、產品標示資訊不足或誤導、使用未經許可或來源不明的清潔劑等。這些違規不但招致法律責任,也直接威脅餐廳的食品安全管理。一旦因清潔劑問題導致食安事件,不僅罰款數額驚人,更可能損及顧客健康與商譽,得不償失。
合法合規食品用清潔劑的選購要點
面對市面上各種清潔產品,餐飲業者該如何判斷哪種符合規定、安全可靠?以下提供實務選購與查核指南,協助業者自我把關:
1. 確認供應商具有食品業者登錄字號:合法的食品用清潔劑製造商或進口商應已在食品業者登錄平台註冊,取得登錄字號。業者可向供應商索取其食品業者登錄證明或至食藥署公開資料查詢該公司是否在案。選購時優先挑選有登錄字號的品牌供應商,確保產品來源受政府監管。
2. 檢查產品包裝標示是否完整:仔細查看清潔劑容器或包裝上的標示內容,是否依食安法要求標明了品名、成分、淨重、廠商資訊、原產地、製造日期、用途、用法及警語等重點  。任何缺項都可能代表產品不合規。特別注意標示上是否明確註明「食品用」或適用於餐具器皿清洗。如果標示模糊不清、語焉不詳,建議不要購買或使用。
3. 留意標示與宣傳用語:合法產品的標示不會使用「食品級」「無毒」「可生飲」等誇大字眼。若發現產品宣稱過於美好,例如號稱100%純天然卻又未詳列成分,或保證「無毒不傷身」但未提供依據,需提高警覺。依據規定,只有當產品所有成分均來自天然來源時才能標榜「天然」;而「食品級」因易與食用混淆已被禁止使用 。**切記:**真實安全的產品靠的是成分與檢驗數據,而非華麗的宣傳詞句。
4. 索取產品安全資料表(SDS):食品用清潔劑通常含有表面活性劑、鹼性物質等化學成分。負責任的供應商應提供該產品的化學品安全資料表(SDS),其中載明成分含量、理化性質、使用防護措施及第一援助方法等資訊。透過SDS,餐飲業者可以了解清潔劑的成分安全性,確定其中不含法規禁用或有害健康的物質(例如壬基苯酚類界面活性劑已被列入管制)。若供應商不願提供SDS,產品安全性便令人存疑。
5. 確認產品責任險保障:如前所述,依法經公告規範的食品業者須投保產品責任險。合規的清潔劑品牌通常都會為產品投保一定額度的責任保險。選購時可主動向供應商詢問保單情況,可靠廠商應能出示保單影本或證明。投保額度方面,市場上許多優良品牌都提供數千萬元的保險保障。例如,有知名餐飲清潔劑品牌為其全系列產品投保了新臺幣3,000萬元的產品責任險 。有了保險,一旦產品造成損害,業者和消費者都多一重保障。
6. 查驗第三方檢測報告:為了證明產品符合食品用清潔劑的衛生標準,供應商若能提供第三方實驗室的檢測報告更佳。這些報告應檢驗項目包括重金屬(砷、鉛等)、甲醇、界面活性劑殘留、細菌總數等,以確認清潔劑不含超標有害物質、品質穩定。透過查看檢測報告,餐飲業者可進一步驗證產品安全性。例如,某些產品會經SGS等公正單位檢驗,證明其砷、鉛含量遠低於法定限量、無有害荧光物質等。若供應商能提供近期的檢測合格報告,表示其對產品品質有自信,也值得信賴。
7. 保存進貨文件以備稽查:餐飲業者在購買食品用清潔劑時,應向供應商索取發票或送貨單並保存,作為產品來源證明文件。依規定業者有義務保存產品來源相關紀錄 。日後如遇衛生單位查核,可立即提供這些文件,證明所使用的是合法管道採購的合規產品。同時,保存批次購買記錄也方便萬一產品需召回時,能夠迅速通知供應商或更換產品。
上述要點可協助餐飲業者在採購及使用清潔劑時進行自我檢視,確保選擇符合政府法規要求的產品。透過挑選合法供應商、確認標示內容與文件齊備,業者可以大幅降低違法風險,保障消費者用餐安全。
優良案例:VVR品牌食品用清潔劑
以 VVR品牌 的食品用清潔劑為例,其合規管理措施可作為餐飲業選購清潔劑的參考。VVR為臺灣本土合法登錄的商標品牌,專營餐飲清潔與洗碗設備。他們所提供的洗碗機專用清潔劑等產品皆完全符合衛福部相關法規 。首先,該公司依法完成食品業者登錄,並在產品包裝上清楚標示各項法定資訊(品名、成分含量、用途用法等一應俱全)。其次,VVR品牌為旗下所有產品投保了高額的產品責任險,每件產品享有新臺幣3,000萬元的保險保障 。也就是說,無論是洗碗機或清潔劑,本身都已有充分的保險安排,讓餐廳業者和消費者使用更安心。此外,VVR亦能提供所有產品的SDS安全資料表,詳細列出化學成分及安全注意事項;產品在上市前均通過第三方單位檢測,確保符合法定的「食品用洗潔劑衛生標準」。綜合這些作為,VVR品牌建立了完善的合規文件體系與品管措施,體現出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對餐飲業者而言,選擇像VVR這樣具備良好信譽與合規證明的供應商,不僅降低了違法風險,也確保了日常營運的衛生安全品質。
結語
食品安全無小事,餐飲業者在清潔與消毒環節決不能掉以輕心。使用合法合規的食品用清潔劑,是對顧客健康的基本保障,也是自身守法經營的應有責任。透過本文解析的法規重點與案例教訓,我們了解到符合規範的重要性以及違規的沉重代價。建議餐飲從業者定期自我檢視所使用的清潔劑是否合乎規定,主動向供應商索取合規文件,在源頭把關清潔用品的安全性。唯有從細節處確保清潔消毒的安全,才能築牢食品安全的每一道防線,讓消費者吃得安心,業者經營也更放心。
最後,我們特別製作了一份「食品用清潔劑合法合規自主點檢表」,供各餐飲業者參考自查。請利用下表逐項檢視您目前使用的清潔劑是否符合規範要求:
逐項檢查,勾選適用的選項。如多項出現「否」或「不清楚」,表示您使用的清潔劑存在合法合規風險,應儘速向供應商確認或更換為合規產品。
由 VVR 品牌彙整
最後,我們特別製作了一份「食品用清潔劑合法合規自主點檢表」,供各餐飲業者參考自查。請利用下表逐項檢視您目前使用的清潔劑是否符合規範要求:
逐項檢查,勾選適用的選項。如多項出現「否」或「不清楚」,表示您使用的清潔劑存在合法合規風險,應儘速向供應商確認或更換為合規產品。




